時間:2022-02-09作者:
1、 由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的需求,帶來生物天然氣發展的歷史機遇
生物天然氣是利用農業秸稈、養殖業糞污,通過沼氣技術和凈化提純技術,提純成甲烷含量達95%以上的新型綠色清潔能源。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簡稱“雙碳”目標,自此經互聯網和媒體的宣傳,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開始關注“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的提出,是中國向世界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而表現出的大國擔當,更是倒逼著中國進行能源轉型。
中國自2020年到2060年,40年的時間要想實現“雙碳”目標,任重道遠!
廢棄的農林生物質等原材料如不加以處理,任其自然分解,便會產生大量甲烷和氧化氬氮。這兩種溫室氣體若直接向大氣排放,將會產生更嚴重的后果。由于當前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因此在各國提出的中和或凈零排放目標中,常用碳來代指溫室氣體。但溫室氣體不止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氬氮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其溫室效應將分別是二氧化碳的28倍和310倍。 (數據來源:2021(第三屆)全球生物質能創新發展高峰論壇石元春教授的演講)
中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工業生產和現代生活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使煤炭、石油、天然氣將它們在地質時期數億年間積聚的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化學形態一股腦的排放了出來,導致全球環境污染加重、氣候變暖,極端天氣和土壤污染加重。因此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是世界各國共同的責任。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綠色能源,2005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發布了《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2022年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共同發文出臺了《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發改能源 【2022】206號),意見的主要目標是:“十四五”時期,基本形成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制度框架,形成比較完善的政策、標準、市場和監管體系,構建以能源“雙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標制度為引領的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基本制度和政策體系,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滿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規?;娲茉创媪?、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強的能源生產消費格局。
其中第十四條:創新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機制......,完善規?;託?、生物天然氣、成型燃料等生物質能和地熱能開發利用扶持政策和保障機制。
發展清潔低碳能源,給生物天然氣行業帶來的發展機遇是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歷史機遇!